苗侗瑶医药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王兴桂 联系电话: 15308552211 电子邮箱:2417781127@qq.com
苗侗瑶医药专业委员会
苗医药专业委员会是以挖掘、整理以及推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苗医苗药适宜技术,以宣传、扩大苗医苗药的国际影响力为己任,以传播苗医苗药文化,建立苗医苗药标准化体系,产品研发,培养、培训苗医苗药人才,推动苗医苗药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国际性学术团体。本会致力于苗医苗药的评价、研究和推广应用,制定苗医苗药的国际和国内行业发展策略,力争建成为具有鲜明民族医药特色,推动苗医苗药产业发展,引领苗医药学术方向,服务于社会的学术团体。
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美誉,极具本民族原真性特征,苗医苗药仍较完整的保持着其本真性,在国际上具有苗医苗药的代表性,在国内覆盖较为广泛,为群众所信任。苗医药是贵州省极具有特色的卫生资源。苗族医药由苗族医药文化、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苗医药专业委员会的业务领域专门挖掘整理、评价并推广应用具有"简、便、效、廉"的苗医苗药传统特点适宜技术。目前已有的民族医药专委会包括维吾尔医药、藏医药、蒙药、满医药、回医药,这与其他分支机构以及民族医药分支机构有明显的区别。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将系统整理、标准化评价、标准化推广,从而使苗医苗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并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成立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员队伍构成
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的团队核心成员将由国内外知名的苗医苗药、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传承工作室、优秀研究生导师导师、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先进工作者王政教授等组成,邀请国内外从事传统医药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的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参与,注重吸收热爱苗医苗药事业做出贡献的中青年相关专家和在一线临床的医师,以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学科发展。同时,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相关组成人员还包括基层社区工作者、苗侗医药研究人员和方法学专家、康复科专家、治未病科专家民族医师及生产企业,从而形成全民参与的苗医苗药守正创新及评价与推广体系。
(二)代表人物
王政教授,现任凯里市中医(苗医)医院党委书记。2016年主持创建国家级的“苗侗医药文化街”,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授予“苗侗医药养生之乡”城市品牌,获批“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以苗医苗药为主的民族医药示范基地”“贵州省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2018年获国家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先进工作者”,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特聘导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评审推广专家,凯里市苗医苗药学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医药和苗侗医药开发研究工作;曾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项,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奖三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药“逗趣茶”等专利
杜江,贵阳中医学校药学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兼苗医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会长;主编民族医药专著14部,发表论文185篇。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民族医药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包括民族医药理论研究、民族药的有效物质基础及质量研究,民族药的产品开发等。
龙运光教授,现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工作,任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编辑出版了《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发表了《苗族药物类别和命名方法研究》、《黔东南民族民间医药防病治病的传统方法》等民族医药专业论文20余篇。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州科技局等部门下达的民族医药科研课题12项,已完成8项。2009年被评为贵州省名老中医。
郭伟伟教授,现任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民族医药研究院院长,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苗医医院特聘专家。由郭伟伟院长带队,研发了苗侗医药抗感胶囊(苗药醒脑香囊)、苗药熏蒸方、防流感中药代茶饮(苗药七味清瘟饮)、中药沐足疗法(苗寨佬足健康沐足粉)等民族医药。
张雪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医养生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博物馆副馆长。1988年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之硕士毕业,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997—2000年跟随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长孙孔令诩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生文化推广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会长。从事“中国医药民俗研究之药王文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郑建华,澳大利亚医学博士 1978年考入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入学后就从事民族药的研究,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人。现任: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终身会长。
(三)学术活动
目前王政教授的苗医药技术在全国推广和交流。同时,在国内已经召开了四次苗医药“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治未病”学术交流会。世中联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定期在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召开苗医苗药适宜技术推广会与研讨会等。
(四)学科/专业发展方向
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评价与推广是以推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苗医苗药专业技术、扩大苗医苗药影响力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传播苗医文化,推动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规范化快速健康发展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国际性学术团体。致力于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的挖掘、整理、评价、研究和推广应用、制定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的国际和国内行业发展策略,力争建成为具有鲜明中医特色,推动中苗医苗药专业委员会标准化建设,引导学术方向、培训专业人员、服务社会的联合体。
必要性:1.响应政策: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中,明确提出“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br /> 2.技术需要:苗医苗药特色突出、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且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安全可靠,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缺少一个相应的组织来系统整合推广。 <br /> 3.社会需求:国家对推广中医药,提升各级医院对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各级中医药学会、民族医药学会也发挥了积极的先导作用,组织了中医界各专业的专家为全国的基层医生进行苗医苗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已在贵州创建成立了“苗侗医药一条街”、“苗医苗药博物馆”“苗医苗药康养中心”,“苗侗医药协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同时,山区老百姓对苗医苗药技术普遍认可,需求量大,仍然是基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有效途径。 <br /> 4.发展需要:苗医苗药需要系统挖掘与整理、科学评价,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推广发展,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正确认可与应用。<br /> 规模预测:理事会总数200-300人。其中,中国:著名专家代表(大型医疗机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约100-150人,社区管理代表:基层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中,民族医临床医100人左右,民族临床研究人员40-60人,企业相关技术研发人员5-10人。同时将大力发展海外成员,努力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澳大利亚5-10人,非洲加蓬共和国3-5,泰国3-5人,新西兰3-5人,马来西亚3-5人,澳门5-10人,马里共和国2-5人,英国3-5人,巴西3-5人,俄罗斯5-10人,美国3-5人,比利时2-5人,日本3-5人等等。<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