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王济 联系电话: 13167022696 电子邮箱:szlgmfh@163.com
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
立足于从中医角度研究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与预防。主要的业务领域:(1)过敏性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采用文献学、信息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过敏性疾病中医病因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方法开展过敏性疾病中医病机的实证研究;(2)过敏体质形成及机制研究。过敏体质是中医九种体质类型之一,从临床和基础两个方面对其形成和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是本分支机构的重要业务领域。(3)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药干预研究。采用中医药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拔罐、刮痧、穴位推拿、贴敷等方法治疗过敏性疾病,并开展过敏性疾病中医药干预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价研究。(4)过敏体质调理“治未病”和过敏性疾病预防研究。包括过敏体质的临床调治、健康管理和相关公共卫生、卫生经济学研究。(5)搭建专业平台,促进中医药防治过敏性疾病成果产业转化;(6)开展过敏性疾病中医诊疗、预防的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
1.与以免疫性疾病为核心的分支机构比较。如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该类疾病与过敏性疾病虽均与免疫有关,但属于不同类型疾病,研究范畴不同。
2.与呼吸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儿科等临床分支机构比较。这些分支机构的研究范围虽部分涉及过敏性疾病,但其对此类疾病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专门的方向。
3.与健康管理、治未病、体质等分支机构比较。这些机构虽涉及诸多疾病的预防和人群健康管理,但对过敏体质“治未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尚未形成专门的方向。
(一)人员队伍构成
过敏性疾病防治学专业委员会的团队核心成员将由国内外知名过敏疾病专家、免疫学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专家组成,积极邀请从事过敏研究的一线专家参与,注重吸收热爱过敏研究的中青年专家,促进学科发展。
(二)代表人物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编或参编著作64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H指数58,他引20,030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及学会一等奖8项。获得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国家新药2项。在过敏性疾病防治领域的主要贡献:创立九种体质学说,提出“过敏体质”概念,系统构建了过敏体质理论体系,创立了过敏体质辨识方法,被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为行业标准,并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创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过敏性疾病的新模式,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肠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卓著的疗效。主持过敏体质研究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过敏体质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
王济,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王琦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西医结合基础免疫学专业获得硕士、从事过敏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近20年。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敏体质相关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其中包括过敏体质和过敏性疾病专项研究课题11项,分别是:①基于“辨体论治”思想研究调体方药过敏康通过肠肺共调节“菌群-PRRs-DCs”轴防治过敏性疾病的机制(No.8197151063);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中医过敏体质研究”(No.81273611);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中药“谱-效”关系和蛋白芯片技术研究“过敏康”调节Th17/Treg亚群改善过敏体质的机制”(No.81473554);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其中,“过敏体质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获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15篇;副主编或参编专著6 部,编写教材2 部。
第一,过敏性疾病成为当今社会的多发病。中医古籍对过敏性疾病的理论和诊疗记载较为零散,有必要搭建学术平台,汇集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对过敏性疾病的古籍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并进行专门的研究。<br /> 第二,中医迄今没有过敏性疾病专科以及专门研究机构,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诊疗和研究仍分散在内科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科等各个临床科室。需要搭建学术平台加强各相关领域交流,促进中医药诊治过敏性疾病的规范化,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高诊疗水平。<br /> 第三,“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但目前对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尚未充分开展,应汇集有关力量,积极开展过敏体质研究和应用,研发调体方药和相应的适宜技术,并加以推广,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率。<br /> 第四,根据文献调查,目前在过敏性疾病的诊疗和研究中,中医药参与度不足5%。应组织学术力量,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评价和基础研究,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取得国际认同,这对于发展创新中医药具有重要作用。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