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卢紫晔 联系电话: 13911098086 电子邮箱:179531448@qq.com
儒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团结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注重医德、技术求精的中医药工作者和对儒医文化有研究的文化工作者,挖掘、整理儒医史籍,传承儒医学术和儒医精神,弘扬儒医文化,促进业界提升医术和传统文化素养,使“儒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全面传承和发展,为促进医患、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健康中国”、“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贡献。
儒医文化研究会不同于已有的中医药文化专委会、道医康养专委会、扁鹊文化研究会,儒医文化研究会主要从事中国中医药和儒家思想学说方面的研究,在中医药领域中,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桂冠——儒学为代表的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对儒医文化有研究深度、有探索精神、有学术地位、有专业背景的文化工作者,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弘扬儒学文化、弘扬儒医文化为主旨,促进中医药界提升医术和传统文化素养为己任。
(一)从事中国中医药儒医方面的学术研究,团结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注重医德、技术求精的中医药工作者和对儒医文化有研究的文化工作者,挖掘、整理儒医史籍,传承儒医学术和儒医精神。
(二)弘扬儒医文化,开展《中国儒医论丛》出版工作(此项工作已经开展并在曲阜召开了三天的学术研讨,上海中医大学终身校长严世芸、北京中医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王琦,北京、山东、江苏、黑龙江、广州中医大学的校长及60余名教授参加,征得学术论文62篇,57万字)。
(三)促进中医界提升医术和传统文化素养,计划开展文化中医、经学中医、理学中医、哲思中医、诗意中医、画韵中医、艺术中医、书道中医、金石中医和物理中医、数学中医、游旅中医等等方面的研究和出版传播,以及中医走进中小学普及教育(已经和国家教委合作,在北京望京学校开过启动会),目的是使“儒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全面传承和发展,为促进医患、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健康中国”、“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四)代表人物
王振国,医学博士,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医医史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科技部国家973项目中医理论专题第三届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重点研究室主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国家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胡晓峰,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其成,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 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搜狐网评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2019年被人民网评选为“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并称为“国学养生第一人”。2011年发起设立“张其成国学基金”,资助青少年传承国学。
张颐武,男,1962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委员、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
陆地,1964年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曾任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发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等18部;2004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创办每年一度的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和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博士招生方向:节庆礼仪文化与传播研究;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
许敬生,1967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10月被评为医古文教授,自1983年以来担任河南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主任近20年。先后在省级和国家级多个学会兼职,兼任的国家级学会职务是:全国医古文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文献学会常委、全国中医文化学会委员、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常委等;兼任的省级学会职务是:河南省医古文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语言学会理事、河南省文字学会常务理事等。
一、必要性分析<br />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儒医”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又是中医瑰宝,正是一把最佳“钥匙”。作为儒医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孔子学院”在国外走出了精彩一步。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日本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美国佐治亚瑞金斯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等等相继成立,显示了儒医文化面向世界的强劲感召力和旺盛生命力。<br /> 习近平总书记曾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说,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这意味着,儒医文化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地位之重要。<br /> 在国内,有识之士们也在为复兴儒医文化而上下求索,河南率先成立省儒医会,江苏、安徽、福建、黑龙江都开展了相应活动,各地中医大学相关人士纷纷参加研讨,国医大师李振华、张灿钾、张磊、孙光荣、王琦和余瀛鳌、周超凡、钱超尘、孟庆云、温长路等一大批儒医名家,开展了包括历史溯源、理论研讨、学术讲座、义诊等一系列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中医界广大同仁的支持。<br /> 二、可行性分析<br /> 1.目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尚无相关学术团体,也无从事儒医文化学术研究的专业机构,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可填补这一空白。<br /> 2.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领导儒医文化研究会,社会呼声很高,人员、资金和机构条件业已具备。<br /> 3.儒医文化研究会已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赢得了业界和社会肯定和赞誉。<br /> 三、规模预计<br /> 现已有670余名会员,其中包括26位外籍专家,38位顾问,7位副会长,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部委老领导,北大、复旦、南开、南大多名老校长,老教授都在其列。<br /> 已确定的外籍学者、专家32人,其中美国8人,加籍6人,澳籍3人,德籍3人,新西兰、丹麦东南亚三国和港台共有12人;顾问有严世芸、王琦、张磊、孙光荣、路志正等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