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郭秋香 联系电话: 010-64462952 电子邮箱:hely3699@163.com
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
一、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案设计、伦理设计、质量管理原则等,为开展中医真实世界研究进行理论指导。二、中医真实世界的实例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在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下开展患者疾病、证候、诊疗、结局、预后等评估,支持医疗政策制定。三、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研制:围绕正早兴起的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引领临床、方法学、统计等方面专家队伍,制定一系列真实世界研究的技术标准、研究指南、实际研究中的操作规范等,提高研究水平,为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与临床研究类分支机构相比,本机构区别于理想条件下的随机、对照、双盲设计,立足于真实医疗环境所获得数据的临床研究,主要揭示干预措施在实际真实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作用大小。二、与中成药类分支机构相比,本机构研究着眼于真实世界条件下中药、膏方、食疗、药膳、针灸、穴位贴敷、太极气功等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及人群差异、辨证论治随症用药加减过程和多维评价指标的细致分析、多种干预措施的疗效比较与安全性评价、不同人群(亚组)的疗效差异比较、对中医药干预措施进行远期疗效评价,考察其在临床实际中的临床定位、适宜人群、安全风险及经济效益等。三、与数据管理类分支机构相比,本机构研究既关注医疗机构内部数据,也研究医疗机构外部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出生/死亡登记项目、公共卫生调查与公共健康监测数据、文献数据等),在建立注册登记研究平台基础上,开展罕见病、重大疑难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特别是包括患者报告的结局评级及生存质量评价。
20世纪60年代将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群体临床研究中,实践发现中医优势特色淡化、传承困难等问题逐步显现。200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研究员提出应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中医技术体系数字中医药,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中医现代个体诊疗体系以及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理念。指出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核心是临床科研一体化,应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医疗实践与科学计算交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世界已经迈进了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迅速普及,其中中医药行业在服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临床科研数据,这些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医的古籍和文献本身也形成了大量的知识和数据,中医真实世界研究需要顺势而为,继承好、利用好中医药健康大数据,使中医辨证论治个体诊疗正常实施中所蕴含的各种创新得以科学地展现。本专业委员会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何丽云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处处长兼数据中心副主任谢琪研究员,北京市天之力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中日友好医院基建处处长、运营信息部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秘书长张铁山博士,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教授等产学研各领域专家组成。为了推动本领域学科发展,专业委员会将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比等活动;建立健全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相关技术标准与研究平台;不断创新中医药理论,促进新的诊疗方案等成果转化,为行业的发展及民众提供服务;借助各方力量,加强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中医临床研究注重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阶梯递进、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在“互联网+”的科技发展条件下,临床诊疗数据的获取、管理与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临床科研数据能够作为信息的载体和表达形式,贯穿中医临床研究的全过程,临床科研信息共享,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的依据。以实际条件下临床实践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按照循证医学理念,前瞻性科研设计记录内容、随访内容和观察指标和结局,全面、客观、动态采集临床信息,借助现代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方法,在积累足够样本量基础上,充分利用临床终点事件、生活质量、卫生经济学等指标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充分体现中医自身科研规律。本分支机构人员规模在2018年将以中医真实世界研究临床人员、科研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为基础各建立500人的群组,共汇聚国内外1500名各类研究人员。在2020年前建成可承接国内外各类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类课题、可开展本领域研究第三方评估认证的国家级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