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郑秀清 联系电话: 13911299863 电子邮箱:zjp2570@126.com
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
(一)充分发挥中国医学的优势,指导妊娠期保健;(二)中医中药或中西医联合治疗高危妊娠有一定优势,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母儿ABO血型不合、胎位异常等,进一步整理并规范;(三)中医药在产褥期的子宫复旧、补血及催乳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需进一步系统的整理,深化各项理化指标,修正更新诊断及疗效评价,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四)组织举办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五)分会根据自身业务专长,承担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团体决策咨询和医疗相关诊疗规范评估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支持。(六)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七)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
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围产医学,是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建立和充实起来的。经历了历代无数医家的深入探讨,不断地重复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过程,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中医围产医学是研究围产期的诊断、治疗、方药、特色疗法以及临床应用的学科。主要通过流行病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检验学、影像学、病理学、科研方法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医围产医学的的古代源流、病因病机、证候分布、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影响指标、实验室指标、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以及临床应用。目前,中医围产医学历经千年,几乎横跨所有中医学科,又融入现代医疗技术,研究对中医围产医学的诊断、治疗、临床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吸纳海内外从事中医围产医学研究的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目前世界中医联合会尚没有成立围产医学分会的相关机构。
根据中医中药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理论体系,联系围产医学知识,用中医中药治疗高危妊娠的某些疾病是可行的。纵观中医历史,围产医学从来都是中医的研究核心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历代无数医家的深入探讨,不断地重复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过程,中医围产医学演变成了内容非常丰富的一门学科。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医围产医学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20年,我国部分医学期刊报道,用中医中药治疗围产期高危妊娠有一定疗效。具体病种有:轻中度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羊水过多、母儿ABO血型不合、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以及中药或针灸矫正胎位,过期妊娠引产,胎动减少,臀位,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和贫血,胎盘老化,巨大儿,双胎,瘢痕子宫,心肌炎等,经宫颈插怀牛膝引产。但报道零散,诊断、治疗、方药、特色疗法等内容未得到系统的整理,理化指标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诊断得不到更新,诊断及疗效评价无标准化指标,尚不能够很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戴淑凤,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及新生儿专业教授,主任医师,主编儿童教养著作40余部:主编专业著作:《袖珍新生儿疾病诊疗手册》,《新生儿掌中宝》,《中国优生优育优教百科全书—优生卷》、《婴幼儿与急救》等。 尤昭玲,主任医师,妇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行医近40年,在妇产科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假腔、子宫内膜异位、肿瘤等疑难病证的诊治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曾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北欧、法国、德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讲学,是我国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著名专家,主编学术专著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蔺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产科医疗工作30多年,擅长产科危重疑难症的诊治。在多个核心期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任常务编委或编委。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苟文丽,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国家规划教材五年制第八版《妇产科学》主编;张建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产科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殖免疫学和围产医学,尤其致力于复发性流产、试管婴儿多次失败及不明原因不孕的研究和诊疗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项,广东省卫生厅及广东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赵瑞华,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疑难病和多发病,疗效显著。郑博仁,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妇产部副主任,长庚纪念医院基因医学中心主任,厦门长庚医院妇产科特聘主任,长庚医讯发行人,长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专任教授,亚太母胎医学专家联盟总执行长,台湾母胎医学会理事长。临床专长为产前诊断、遗传谘询、个人化医疗、干细胞研究、高危妊娠、产科危急重症救治。 要解决目前中医围产医学研究及推广的困难,就必须建立把围产医学的诊疗已经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系统化,搭建围产医学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膳食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宝,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与烹调相结合的产物,药、食进行组方配膳,集营养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起到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的协同作用,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效果显著,该领域研究尚少。另外产后妇女需进行产后调理治疗,西医多采用缩宫素、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等促宫缩药物达到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治疗目的;但总体来说,西医产后调理方式单一,对子宫收缩性疼痛、产后失眠等症状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耳穴针灸疗法、中药外敷、足浴及药膳等综合疗法促进产后恢复疗效显著,中医药在产后调理、促进产后恢复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需进一步系统的整理,深化各项理化指标,修正更新诊断及疗效评价,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个新学科,旨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疾病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但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良好的效果。如胎儿生长受限,母儿血型不合等。目前关于围产医学的研究成果众多,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不能够很好地指导临床应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平台。 为建设一个规范化诊断、治疗、临床应用的中医围产医学,发展祖国医学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推动学科的交叉发展,建立中医围产医学的技术评估体系,尽快成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势在必行。我们将整合全国的围产医学研究资源,使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围产医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挥本专业委员会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和信息畅通的特点,主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中医围产医学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的建议,对广大人民进行科普教育,全力推动中医围产医学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与国际医学研究接轨,加速中医走向世界。鉴于此,特申请成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 本分支机构规模大概15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