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品牌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李海英 联系电话: 13764545822 电子邮箱:wfcms_ibrtcm@163.com
中医药国际化品牌研究专业委员会
通过组建中医药国际化品牌研究专业委员会,凝聚中医药、经济管理、文化传播等方面有识之士,深入研究中医药相关领域的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品牌的形成和发展,构建高层次的中医药营销理念,促进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产品、技术与服务形成有效的国际化品牌认知;指导中医药机构及企业发挥中医药产业特色,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建立中医药品牌,培养强势国内品牌,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对中医药机构和企业品牌进行研究评估,帮助企业制定中医药国际化品牌策划和标准化方案,协助企业进行国际化品牌管理和营销管理,提供品牌管理和营销管理相关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服务平台,监测评估营销数据,规避海外营销风险。
以中医药、经济管理、文化传播等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整合国内外学术、企业、媒体等专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差异化定位于中医药品牌角度入手,推进相关领域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国际化。
本专业委员会主要由国内外中医药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 代表人物:王海东先生:澳籍华人,中医博士,多年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经历,曾亲身参与天士力、马应龙、辽宁卫视等中医药品牌海外传播,推动成立了具有深度国际合作背景的多专业一体化的世界中联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契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世界中联回医药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中医药国际化之路》一书对中医药国际化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徐胜先生:知名中医药企业武汉健民集团总裁,成功打造了健民叶开泰等老字号中医药知名品牌,一直有志于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推动成立了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钱明辉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品牌管理、智慧医疗、信息资源管理。 董鑫先生,资深传媒人,现任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编导,有志通过电视媒体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品牌建设和发展。 初杰先生,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原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曾担任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期间与海外多家中医药机构有紧密联系,成功推动了国际合作中医药教育项目的海外发展。 李祺女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曾参与多家企业品牌评估并发表相关文章。 通过品牌个性、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销售、品牌管理等研究中医药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品牌特色与形成并开展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强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医药在很多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都彰显了独特的魅力,值得传承与弘扬。随着科技进步和理论创新,中医药要继续发扬光大,就必须走出国门,实现中医药国际化。中国有极其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传统,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数量众多的中医药企业,在中医药领域应该涌现出众多名牌企业和产品。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在中医药领域,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品牌大多是区域品牌、国内品牌,能达到国际知名品牌的少之又少。 中医药文化品牌的创立能有效促进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实践证明,品牌的打造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不仅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全面普及与推广,国内使然,国外同之。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品牌能提高中医药在民众中应用的普及率,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能让更多老百姓认识中医药、走近中医药、信赖中医药,从而使得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福荫。同时,研究中医药品牌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深厚资源。在研究和打造过程中,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更为积极的策划以及更多行业和专业参与,中医药资源将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让中医药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之中来。近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第4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言献策。相信,国家也会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品牌建设和海外发展,本专业委员会凝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将从100-200人发展至300-500人,并会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