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证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赵刚 联系电话: 18995616726 电子邮箱:158200458@qq.com
疽证专业委员会
疽证专业委员会业务领域界定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肿瘤、乳腺病、甲状腺疾病、前列腺疾病、周围血管病、特异性感染等“疽证”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诊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对该类疾病的治疗作用等。该业务领域虽然涵盖多种疾病,但按照中医理论为独立名称,具有独立的疾病特点。
疽证研究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突出整体观和辨证观,整合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外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于一体,研究疽证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疽证研究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涉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循证医学和统计学等基础学科。涉及中医外科学,中、西医妇产科学,肿瘤学等临床学科。 疽证专业委员会业务领域是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划分的专业领域,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对于建立中医药独立的理论体系,制定中医药独立的评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业领域包括肿瘤、乳腺病、甲状腺疾病、前列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特异性感染疾病等诊治的研究及相关中药药学、药理毒理、临床评价等研究。目前,境内外关于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抱团气候,但总的理论渊源和领域界定基本形成共识。因此,本专业目前研究热情非常高。根据各疾病研究的发展状况,国内外涌现出了一批疽证类疾病研究专家,代表人物如下: 王沛,男,83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中医肿瘤、外科疑难杂症等疽证疾病的诊治,是我国培养的第一批中医高等人才,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诊疗理论,是国内著名的中医、肿瘤学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疽证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李曰庆,男,70岁,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等,有独特的诊治思路,是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学术带头人,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卫生部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崔公让,男,78岁,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二批及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难治性外周血管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硬塞症、肢体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糖尿病足坏疽、血管瘤、大动脉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淋巴水肿、红斑性肢痛症、雷诺氏综合症、结缔组织病、变态性血管炎等疑难杂症。在对肢体血管疾病总治疗原则上帅先提出“病在脉者调之于血;病在血者调之于络”的治疗法则,其多种独到的治疗原则均被全国同任所共识。 胡凯文,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脑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研究。开创肿瘤“绿色治疗”新模式,坚持“最小损伤人体正常组织、最大杀伤肿瘤细胞”理念,将微创技术(氩氦刀冷冻局部消瘤等)与中医药相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及中晚期肿瘤,取得较好疗效;建立内外治法相结合的中医治疗肿瘤新体系。 黄金昶,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第一届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外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外药治内病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肿瘤联盟副理事长。擅长中药治疗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腹水、门静脉癌栓、手足综合征、胃瘫、恶病质、顽固性呃逆等疑难并发症研究方面有自己独到经验。近年来重点研究中医药抑瘤消瘤,尤其是现代医学疗效较差的肿瘤,提出中医药抑瘤在证基础上应重视“温阳”“活血”“以毒攻毒”“通利二便”四大治法,取得较为很好疗效。对化疗靶向治疗药物寒热燥湿分类,结合病理类型、分期、患者寒热体质用药。并提出了肿瘤新定义“机体局部内环境改变后,自体细胞变异增殖而不被周围免疫细胞识别抑制的异生物”,提出改变内环境和局部免疫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强项,并提出针药灸并举、局部靶向免疫抑瘤法,开创多种疽证治疗法的先河。 关于“疽证”研讨活动近期已于2015年12月6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主办召开,论坛规模为400人,活动反响热烈,会员参与热情非常高。本分支机构则计划在成立之年计划召开全球范围的“疽证论坛”活动,论坛规模为1000人以上,并将每1-2年召开一次全球范围的论坛活动。论坛将为期2天,其中,半天时间为总论坛,一天半时间为分会场专场论坛,根据疽证涵盖领域分别深入研讨。 根据本学科特点,临床诊治研究发展方向主要为肿瘤、乳腺病、甲状腺疾病、前列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特异性感染疾病等,文献及医史研究对于学科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将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此外,治疗疽证疾病的药物研究(包括中药材及配伍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评价等研究)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医外科古称“疡科”,认为“痈证”初起一般属于阳证、热证、实证,容易治愈;“疽证”初起一般属于阴证、虚证、寒证,较难治疗。晚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将痈疽划分为阴证、阳证和有阴有阳证三类,特别是对疽证类的病证特点、主要疾病和辨治原则进行了讨论,并研制了治疗疽证类疾病的有效方剂,开创了疽证专治的先河。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现代医学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痈证类疾病已不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但疽证类疾病如恶性肿瘤、特异性感染、周围血管疾病等等,仍然是肆虐人类的大敌,目前中西医务人员常常束手无策,故对该类疾病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攻克该类疾病,并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因此,“疽证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的设立无疑对于疽证疾病的研究与探索,以及学科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分支机构的壮大将大力推动世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医阴阳辨证的特色理论,并对建立中医药独立的理论系统和评价体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前期国内“疽证”学术活动的举办情况、参与热情度,以及国内外研究“疽证”的人员团体情况,预测本分支机构的规模可达到理事会成员200人以上,会员600人以上。其中,境外会员预计占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