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朱蕴菡 联系电话: 025-85811732 电子邮箱:zyywxylpyj@163.com
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
分支机构名称为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展领域界定为开展中医药文献整理、保护与利用以及中医流派的内涵外延、分类、发展源流、传承脉络、学术思想、学说特点等研究与学术交流,并在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与之相关的中医史学、各家学说、语言文字、方药资源、临床证治等学术问题。
中医药文献与流派专业委员会是属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一个分支机构,它与诸如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传统中医药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出版编辑专业委员会等相关分支机构在业务和功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机构是以继承与创新为理念,重在研究中医药文献与名家流派经验,挖掘整理传统中医药知识精华,为培养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与高水平中医临床水平的人才服务。该分机构的成立对培养具有中医药文献研究能力及掌握传统中医药学术精华的人才,营造境内外中医药界熟读经典、重视传统、固本强基的气氛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具有连续性、系统性、扩展性、包容性等特点,本分机构预期在光大传统中医药历史底蕴的同时,亦会对现代中医药教学、科研与临床发展与国际化传播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是中医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丰富的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纷程的中医学术是现代中医药科研、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中医学学科特殊性所决定的。多年来,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完成了由各地专家共同协作编纂的大型中医药文献著作如《中药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方》以及财政部专项“ 中医药古籍整理与保护能力建设项目”(400种古籍)、《中医古籍珍本集成》(300种),中医流派方面的著作如《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江苏中医历史与流派传承》等,发表有关中医药文献与流派方面的学术论文达数千篇,国家中医管理局在全国范围了建立了60家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因而境内外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门人才,这些专家学者每年由全国、地方中医药学会领衔或专家校际交流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传统理论与学术的越来越重视,从事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的队伍逐渐壮大,取得的相应成果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国家大力发展传统中医药及强调中医药继承创新的今天,成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建立这一领域的境内外专家共同参加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中医药文献与中医流派研究的不断深入显得十分重要。分机构将进一步整理中医药古籍文献,深入开展文献与流派研究,系统梳理中医药历史源流、整理中医药学术思想精华、总结历代中医药名家临证经验、考证传统本草学与方剂学知识、探索中医药文献研究新方法,为现代中医药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拟组建的中医药文献与流派专业委员会将依托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以及具有历史积淀并取得大批中医药文献研究成果的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并联合境内外同行专家,将聘请国医大师周仲瑛、朱良春、宋立人教授等为学术顾问,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新加坡中医学院、苏州吴门医派研究院、常州孟河医学研究所等境内外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共同筹办。 筹备小组负责人陈仁寿研究员从事中医药文献研究和教学工作三十年,主持国家科技部、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本草》编委及学术秘书。出版主编著作如《中药大辞典》(第二版)、《新编临床中药学》《临床实用中药辞典》《临床实用方剂辞典》《中医抗癌100讲》《中医抗癌处方手册》《肿瘤科顽症金方》《毒性本草类纂》等30多部,参编30多部。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中医文献学》《本草学研究》《中医学概论》《中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的《中药大辞典》(第二版)2011年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图书奖一等奖。参加的“传承与创新:彰显中医文化特质的院校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3年)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 筹备小组成员吴承艳研究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方剂文献研究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方剂、本草研究及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主持课题10余项,曾参加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方剂大辞典》编撰研究工作,为副主编、常务编委。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国家、省部、局级课题20余项。参加的课题先后获得8项国家级及省厅级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6部,副主编及参编著作3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戴铭教授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文献与广西“八桂医学”流派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中医各家学说》、《医学文献检索》、《壮医学概论》、《中医文献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6项,通过鉴定的成果1项;主编和副主编教材5部,主编出版《班秀文医学文集》等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蔡永敏为河南中医药学院特聘教授、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药文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及数字化研究。承担省部级课题如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奖多次。 申春娣主任医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院原副院长,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方法学研究所所长、孟河医派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与孟河医学派的研究工作,为孟河费伯雄医派名中医徐迪华主任医师传人,对中医内科心肺脑疾病和中医妇科的更年期综合症、痛经、不孕症等有自己独特见解与方法。 马克仁先生为加拿大亚省中医针灸管理局纪律能力委员会主席,对中医针灸有深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并对促进中医药与针灸在加拿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境内大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及部分中医药科研院所设有专门的中医药文献研究机构(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或研究院)及教研室(医学史教研究、各家学说教研室、医古文教研室、中药文献学教研室、中医文献与检索教研室等),并开展文献与流派研究与教学工作。各地中医院也开展正在中医流派的研究工作,意在发展中医学术传承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被列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另有十余家单位的可医药文献学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管理局在全国各地成立了60家流派传承工作室。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传统理论的越来越重视,境内从事中医医史文献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专家学者逐年增加。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韩国、英国等境外地区也有许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机构与学者,并每年有学生和专家到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学习与交流。每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省中医药学会以及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或科研院所均要举办不同形式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继续教育培训,但开展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方面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则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成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之为平台,今后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对于发展该领域,扩大学术影响,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这项研究工作,促进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国际化传播,扩大中医药文献与流派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拟成立的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将吸引境内外各地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医院(诊所)从事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拟邀请单位80多家,人员250人左右,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人数达200人左右的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