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李际强 联系电话: 13527675982 电子邮箱:hucong2000@163.com
热病专业委员会
热病专业委员会旨在促进世界范围内中医热病学(中医感染病学)的发展,涉及现代医学的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中医感染病学是从中医理论来认识感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包括了中医传染病学。中医传染病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与规律,以及研究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促使患者恢复健康,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其发展领域包括了:(1)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2)结合新时期传染病发病、诊治特点,将中医药切入其临床防治,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实现中医传染病的理论创新;(3)中医关于热病理论文献的整理;(4)培养优秀人才,建设中医传染病防治专业队伍;(5)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科研工作;(6)中医感染病学的教学工作;(7)中医感染染病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8)结合五运六气等理论,对传染病的流行时行预测;(9)治疗急性热病的外治法等。
中医热病学(中医感染病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疾病散见于肺系病、脾胃病、肾病、血液病等领域,但因其以发热为特点,而且传染病中医又称“疫病”、“温疫”、“瘟疫”等,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而且具有传播迅速、传染性强、病情严重、致病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中医传染病学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有别与各系统疾病。
发展现状 中医热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各种急性传染病,往往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受社会、环境、个人行为习惯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新发、突发中医热病频繁发生,随着人类全球活动的增加,新发突发传染病全球流行风险增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医学史就是一部与各种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中医在治疗热病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中医理论和经验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治仍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前人留下了数以万计治疗各种中医热病的方剂及大量记载有关的药物功能作用的文献,其中有许多在两千年来一直被广泛运用。自1954年石家庄地区乙型脑炎流行,中医以温病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从而中医药治疗中医热病病引起了人们重视。此后,中医的理法方药进一步广泛运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急性细菌性痢疾、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各类肺炎、败血症、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此外,在妇科、外科、皮肤科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广泛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2003年SARS疫情中医药积极介入取得良好效果,并得到WHO的肯定;2006年深圳人禽流感,中医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治愈病危患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中医表现突出,疗效明显;2014年广东登革热暴发流行,中医介入治疗效果明显。 代表人物 热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对中医防治热病(感染病)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专业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包括了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传染病专业、感染疾病的管理与控制专业以及感染病教学、科研工作人员。 筹备组人员包括了张忠德、姜良铎、王新华(师从刘仕昌)、王融冰、李芹、叶放(周仲瑛团队)、姜志宏(澳门),还有国师大医晁恩祥、李士懋教授,以及知名专家杜怀棠教授(师从董建华)、李秀惠、陈海铭等。 1.张忠德教授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登革热专家,在历次新发突发传染病发生时均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医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等方面具有其独到见解;2.姜良铎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热病学科带头人;3.王新华教授为广州医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岭南温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多年,在青蒿素治疗疟疾和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研究工作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80余篇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师从著名温病专家刘仕昌教授。4.王融冰教授为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肺肝病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在历次新发突传染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李芹教授为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研究,师从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6.叶放为主任中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瘀热病机重点研究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学术方向带头人,国医大师周仲瑛名医工作室副主任,长期跟随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学习,基于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开展中医理论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对中医湿热、瘀热、湿热瘀毒互结和五脏病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7.姜志宏教授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澳门药物与健康应用研究所所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包括天然药物化学,代谢组学,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等,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共发表了140余篇SCI论文,主编出版著作1部,亦为6本著作的副主编,获得2项美国专利,近年对抗病毒天然药物研究方面有所建树;8.晁恩祥教授为中日友好医院教授,其在中医药防控传染病方面具有突出成就,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原主任委员、肺系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将做为热病专业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委员;9.李士懋教授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国医大师,在温病学及脉学等方面有突出的成就;10.杜怀棠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中医专家秦伯未、董建华教授,在中医热病临床与科学研究中有突出的成绩,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热病专业委员会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协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11.李秀惠教授为北京佑安医院院长助理、兼中西医结合科和药剂科主任,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的临床研究,在感染性疾病中医诊治方面为领军人物。12陈海铭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长期战斗在急诊与中医防治感染病一线。 以上诸位均为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临床或基础研究方面优秀的专家、学者或管理者。 发展方向 热病专业委员会将在各筹备专家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如开展中医感染学相关的培训、积极参加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方案制定与为国家层面的防治提供决策意见、安排各种形式的义诊、会诊、查房、教学、健康教育等活动。以学会做为纽带与平台,开展大型的多中心的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科学研究与基础研究,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促进中医热病(感染病)学科日趋发展与成熟,培训大批中医防控传染病的专业人才,形成专业队伍,使中医继续在防治传染病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中医药学的伟大复兴做出一定贡献。
近年来,中医热病尤其是新发、突发传染病频繁发生,中医热病也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的参与力度日渐加大。各地中医院开设了感染病科或传染病科、以及感染控制科等,在各大传染病院也加强了中医的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重大传染病,在全国建立了四十余个中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近十余年的中医防治传染病的经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国家也针对重大传染病了设立重大科研专项。因此,成立热病专业委员会在目前的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以上背景与强烈的社会需求,热病专业委员会预计接收世界各地200-300名理事会成员,逐渐扩大海外理事会成员的人数,通过积极的学术活动与临床科研成果,增强本专业委员会在国际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