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杨琳 联系电话: 18646153571 电子邮箱:wenhua_wfcms@163.com
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名称: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发展领域界定:中医药文化主要研究中医药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从研究对象界定:精神文化包括中医学的哲学观念、思维方式、认知特征、医德伦理等;行为文化包括中医学的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礼仪规范、诊疗规范等;物质文化包括中医药的文化遗迹、物质遗产等。从研究领域界定:中医药学的文化研究、中医人的文化研究、中医医院文化研究、中药企业(药店)文化研究、地域中医药文化研究、流派中医药文化研究等。 发展领域包括: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
1.与中医医史文献的区别:中医医史文献是从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三,包括中医学术史的研究、中医各家学术思想的研究、临床医学文献的研究。中医药文化则以研究中医药的社会与文化内容为主的学科。从外史角度、利用诠释学方法研究中医学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总体发展规律及其学术特征、思维方法,阐明中西医学临床思维的异同,系统研究和整理中医、儒道佛心理学的文献与内涵,从文化研究回归到医学研究,从单一医学模式研究回归到综合医学模式研究,以促进中医药的学术发展。从社会角度,研究中医药的社会问题,内容包括中医药领域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医药文化建设研究;中医药养生文化与科普、国内外传播规律研究等。 2.与中医哲学的区别:中医哲学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医学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一般理论问题。它所重点研究的是思维规律和哲学范畴在中医学中的特殊体现。中医哲学要求在综合考察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深入探讨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医学的医学观、天人观、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方法论等一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深层次领域即研究中医药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即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是中医哲学,但又不局限于此,而是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医学在整个历史与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更加宏观与全面。
一、境内外现状及代表人物 20世纪90年代始,各地相继成立了有关中医文化的研究中心,1994年张其成等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国内最早的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其后北京、山东、河南、上海、福建等中医院校也相继成立了中医文化建设基地,有的已经成为本省市的人文社科基地。2016年专门从事中医文化研究的学术团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成立。该分会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担任。该分会目前有副会长24人,秘书长、副秘书长7名,常务理事159名,理事197名,会员320名。 近年来,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首,全国各相关单位已经开展了中医哲学、中医医德规范、中医院文化建设、易学与中医学、儒道佛与中医学、北京市民养生等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为国家制定中医文化政策提供了学术支持。 同时,国内与国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加深合作,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合作研究,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德奥医药文化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和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开展了中医养生文化研究等。 主要的中医药文化学术活动如下: 1.从1996年至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先后主办了17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会议,参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中医药文化教学、科研和传播的专家学者,每次与会代表在100人以上。 2.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96年和1998年先后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了第一、二届中医文化学术大会,由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诸国本人大会组委会主席、李良松研究员任秘书长,到会专家有李经纬、余瀛鳌等著名专家学者,每次参会代表300多人。 3.1997年和1999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中医药文化学术交流会议分别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宁德市举行。李良松研究员和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秘书长李春兴博士分别任大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每次到会代表为120-150人。 4.从2014年3月至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先后举办了14场国学国医大讲堂,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演讲,听讲师生累积达3000多人。 二、发展趋势 中医文化学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成长壮大的新兴学科,举国上下对中医文化软实力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医在世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养生、健康的热衷使社会对中医文化类人才需求加大,医学界的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中医文化学必将对中医造福人类、走向世界起到重要作用。
一、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医不仅是“术”,而且也是“道”,是普救众生、利济天下的“大道”。中医的战略发展,文化软实力最为关键。众所周知,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有靠经济实力来支撑,也更需要文化来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文化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并不断得到繁衍昌盛的重要基础。中医不仅是一门科学和技术,而且也是重要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既是振兴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发展和繁荣中医事业的需要。 因此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在振奋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医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坚信,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引下,将吸纳更多更优秀的学术力量关注或加入到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行列,为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普及和传播成为了愈来愈重要的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目前,中医药文化已经被视为中医药学最重要的软实力,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提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然而,要全面发掘、系统整理中医药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需要有一大批的学者为之努力奋斗。对此,我们得到了广大中医药同仁们的坚定支持,我们的筹建委员会已经先后得到了诸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及机构的加入意向,为委员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人员基础。 二、规模预测 以张其成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具有十分丰富而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基于国家级、部局级、省市等中医文化研究项目的全面展开,我们在中医药文化专业科研、教学和传播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拓展国内外中医药文化交流领域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已成功举办了国际性中医药文化学术大会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8次,海峡两岸中医文化学术交流会议2次。这些会议不仅有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亲临会议,而且还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的积极响应。依据以往的工作基础,我们预测本专业委员会的人数将会在200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