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刘龙涛 联系电话: 010-62835091 电子邮箱:liulongtao1976@126.com
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
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以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建成为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培训专业人员、服务社会的联合体。
中医老年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来研究人类衰老的机理、人体的老年性变化以及老年病中医药防治的学科。坚持以学术为根本,改革创新为动力,传播最前沿的老年人群保健知识、老年医疗相关技术研究,开展中医药老年医学相关公益性活动,进行老年医学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一)人员队伍构成 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是由国内外知名中医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专家组成,积极邀请专职从事中医药老年医学的一线专家参与,注重吸收热爱中医药老年医学事业并做出贡献的中青年相关专家,以增强临床诊疗能力的提升和科研水平的创新,促进学科发展。 (二)代表人物 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UCLA客座教授,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创新战略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国家心脏中心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国家神经科学临床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杂志主编,eCA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杂志心血管专栏特邀主编(2010-),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1993-2001),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2004-2008),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1979-2009)。曾获首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2003),二等奖(“证效动力学研究”,2001;“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病因的创新研究”,2015);求是科技奖(2001);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2);首届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首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0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吴阶平医学奖(2009);中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卓越成就奖(2014);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终身成就奖(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终身成就奖(2017)。主编《清宫医案研究》、《清宫医案集成》分别获古籍整理金奖(1991)和中国出版政府奖(2011)等奖项。 李浩,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优秀学员。北京大学医学部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医学《实用老年疾病诊断与治疗》,《实用内科病证结合诊断治疗学》,《实用老年疾病诊断与治疗》等专著8部,主编医学科普《中医保健全书》《老年疾病防治与调养》等著作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奖10项。长期从事临床近30年,勤习经典,擅用经方,临床颇获心得。擅长于各类失眠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焦虑状态,老年心脑血管病、肾病、风湿性疾病、胃肠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内科治疗。喜用膏方对慢病的调治及养生健保调理。 徐立然,医学博士,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主任。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获我国“中国好医生”称号。 国家中医药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艾滋病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老年呼吸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作出较为突出的贡献。 首席承担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获发明专利6项,获新药临床批件1个。 刘如秀,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国医大师刘志明教授首批学术继承人,北京市第四、五批双百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American Physiology Society会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等。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北京市自然基金2项及省部级课题共1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5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3部,先后培养博士后、硕博士研究生及师承徒弟数十名。 刘龙涛,男,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兼任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跟随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10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三)学术活动 目前,组织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已经达到8届,在国内同领域内产生了较大学术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老年医学的推广和交流。同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服务重心下移,推进基层欠发达地区老年慢病防治工作,专委会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先后组织10余名党员专家赴延庆县井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沈家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欠发达地区,进行关于老年高血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调研、义务咨询并开展了的健康教育讲座,对基层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进行了培训,使基层医师诊疗水平的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对1000余名相关疾病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00余例患者纳入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必要性:1.响应政策: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我们从事中医药防治老年疾病的医疗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2.技术需要: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医药发展要传承,更要创新,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包容并蓄,推动中、西医学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做到“优势互补”。3、需求需要:国家对中医药医疗技术,提升各级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各级的中医药学会也积极发挥了先导作用。同时,老百姓对中医医疗技术普遍比较认可,需求量在但认识了解不足。4.发展需要:加强老年慢病防治与管理科技成果的交流,系统总结中西医结合的经验和优势,彰显中医药特色,推动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高各级医师的中西医理论与诊治水平,并根据十九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和振兴中医药事业及医养结合领域热点和进展进行交流和探讨。 规划预测:理事会总数250-300人。其中,中国:著名专家代表(大型医疗机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约100-150人,社区管理代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临床医生100人左右,中医临床研究人员40-45人,同时将大力发展海外成员,努力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日本代表5-10人,英国代表1-3人,澳洲1-3人,美国1-3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