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杜俊权 联系电话: 13704003117 电子邮箱:499960950@qq.com
抗衰老专业委员会
抗衰老专业委员会是以解决早衰及老龄化问题,主要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特色,将人体视为以脏腑为核心,以经脉(络)为枢纽,以精气神为基础的复杂机体,从中医对于早衰整体系统的认识切入,关注过早衰老与机体整体机能、系统功能之间的影响与联系,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从中医药角度开展系统研究、继承传统医学“治未病”独特优势,创新中医药抗衰老新领域、推动抗衰老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防治老龄性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医药特色理论指导下进行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从而预防早衰、减缓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学会现已有老年医学、中医治未病、养生等专业委员会在研究,与本会拥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目标相似,均以预防急性病为主导,防止慢性病发生为宗旨。但本会不仅关注老龄化及养生保健的问题,同时注重人的机体在提早衰老的现象,探索其核心机制和共性机制,以及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从“理论-临床-新药”一体化发展模式更好的解决提早衰老这一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中医抗衰老的研究是学科交叉的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传承中医理论为基础,并且将融入现代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及转化医学等领域、从多维度去探索研究,试图解决中医药抗衰老领域的科学原理问题,对促进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从而在预防早衰、减缓人口老龄化方面做出贡献。
一)人员队伍构成
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的团队核心成员将由国内医药领域院士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并积极邀请从事整体抗衰老和系统抗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研究的一线专家参与,注重吸收热爱抗衰老事业的中青年优秀人才,组建成在年龄构成、地域分布、专家研究领域都有优势的研究队伍,为抗衰老事业,尤其是中医药抗衰老事业的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二)代表人物
吴以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创立“理论-临床-新药”一体化发展模式,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与现代化做出贡献。
丛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法医师,法医学及病理生理学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法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国家法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法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视频公开课负责人,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燕赵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中国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环保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抽检监测牵头分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樊代明,著名消化内科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对消化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医学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及在国际上的整合医学理论做出重要贡献。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疾病专家,医学博士,原山东大学副校长,现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获得美国心脏病学院“国际交流奖”、亚太心脏协会“学术领袖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奖励20余项。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亦是第十一至十三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王存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现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牙学院和工程学院教授, 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同时他是UCLA肿瘤研究所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成员。王存玉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分子信号,转化医学和口腔医学三个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主要从事骨衰老的分子和表观遗传机理, 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免疫治疗,以及靶向肿瘤药物的研发。
姜文国,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英国皇家医学学会院士,英国皇家生物学会院士,中国生命科学学会院士。现任卡迪夫大学国际事务院长、卡迪夫大学中国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卡迪夫大学—北京大学肿瘤联合研究所英方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卡迪夫大学癌症研究所主任,北京市肺癌研究中心名誉顾问等。
田金洲,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脑病专家,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第五批国家级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高等学校神经变性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北京市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十五”规划评审专家。
必要性:<br /> 1.临床需求:人是由多种组织器官构成的复杂有机整体,现代医学研究对早衰与衰老机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当前抗衰老药物临床疗效不确定,目前对过早衰老尚缺乏明确诊断和有效干预措施,故运用中医、西医等多学科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入、系统研究衰老和过早衰老的机制和防治措施非常必要。<br /> 2.社会需求: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严峻、衰老相关疾病日趋年轻化,运用中医、西医等多学科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入、系统研究衰老和过早衰老的机制和防治措施非常必要。<br /> 3.响应政策:根据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及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本会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积极应用现代技术发展,创新中医药抗衰老新领域的研究、推动抗衰老系列中医药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减缓衰老进程,预防过早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防治老龄性疾病、实现健康老龄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r /> 4.发展需要:中医药抗衰老的研究方法需要进行系统挖掘与整理、科学评价,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指导下成立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对团结各国家和地区抗衰老领域人才进行中医药抗衰老领域的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br /> <br /> 规模预测:<br /> 理事会总数100人。其中,中国:著名专家代表(大型医疗机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约60人,社区管理代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临床医生5人左右,中医临床研究人员5人,企业相关技术研发人员6人。同时将大力发展海外成员,努力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 美国代表:6人,加拿大代表:4人,马来西亚代表:4人,菲律宾代表:2人,南非代表:2人,西班牙代表:1人,英国代表:2人,印尼代表:1人,越南代表:1人,新加坡代表:1人,泰国代表:2人,香港代表:3人,澳门代表:2人。外籍理事合计 29人。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