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章文春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5566662555@qq.com
疫病专业委员会
本专业委员会是以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中医药研究为主要内容,以推动中医疫病学科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性学术团体。业务领域包括:(1)挖掘整理古代相关文献以及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2)开展中医技术培训,为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传染病的人才队伍提供学术平台;(3)组织制定相关的专业技术标准,引领学术发展;(4)配合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组织专家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降低重大传染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扩大中医国家影响力。
目前,与本专业委员会相关的其他专业委员会有热病专业委员会、温病专业委员会、艾滋病专业委员会、急诊专业委员会等。上述专业委员会人员以中医药院校和中医医院为主,偏重于慢性感染性疾病。本专业委员会将彰显如下特征:(1)专业队伍以各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感染科为主体,突出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的临床特色;(2)学术平台以降低重大传染病的病死率和创新中医药理论为宗旨,突出国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以培养本领域相关中医药人才、优化中医相关技术标准为重点。
1. 人员单位构成
(1)顾问委员会:国内外知名的中医专家:如路志正、邓铁涛、姚梅龄……
(2)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学术带头人。
(3)理事:各传染病研究领域知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家。
(4)青年理事:专职从事传染病一线临床及基础研究中青年骨干。
2. 代表人物
姚梅龄: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院长,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江西省名誉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脉学等中医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创新颇多;近20年来用纯中药治疗诸多“不治之症”和疑难疾病,有20种以上现代医学认为绝不可能根治的病种中的半数以上已完全治愈;对急性发热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尤佳。近期内重点开展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内科疾病所致瘫痪、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皮肌炎、忧郁症、自闭谱系障碍、牛皮癣(银屑病)以及发热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门诊诊治。姚梅龄本人的代表论著有《临证脉学十六讲》、《中医辨证的鉴别诊断方法》等。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国医大师”。70多年来,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临床长于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如重症如肌无力、萎缩性胃炎、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狼疮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急腹症上,如对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胆囊炎、肠套叠、蛔虫团梗阻等急症,摸索并总结出较多中医中药的救治法和经验。对昏迷病人,邓铁涛以“心主神明”,“舌乃心之苗”为据,首创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点舌法,对帮助昏迷患者复苏起到重要作用(治例包括高热、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梗死等昏迷患者)。邓铁涛在抢救危重病证,如高热、大出血、心衰、休克、尿毒症等,经验丰富。其著述、主编及编写的论著名8部、发表论文80多篇。专著有《学说探讨与临证》、《耕耘集》、《邓铁涛医话集》。主编《中医学新编》、《中医大辞典》、《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论断学》、《实用中医诊断学》等。
路志正,中医世家,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很有深造诣。擅治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瘫等疑难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疗效颇佳。曾先后到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在学术上,认为“治疗疑难病是中医的优势,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屡起沉疴。
熊继柏,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善治各种内科杂病以及各种疑难杂证。2006年,应国家卫生部派遣至阿尔及利亚为总统布特弗利卡治病,取得良好疗效,医疗威望享誉海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出版中医专著17部,其中独著《内经理论精要》一书,先后被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列为藏书。编著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学术活动
(1)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中医疫病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国内为主,定期到国外举行。
(2)学术讲座:每年开展2-3次全国名老中医学术讲座,培养本领域高水平中医专业人才,促进学科发展。
(3)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学术培训班,总结及推广中医研究成果,提高各地基层人员临症水平。
(4)中医会诊:委员会成立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专家小组,对全国各地的新突发传染病开展中医会诊工作,提高临床疗效。
4. 学科发展方向
挖掘、整理国家名老中医各流派的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围绕新突发传染病开展前瞻性、纵深性和综合性研究,降低重大传染病死亡率和併发症,制定相关的中医防治方案/指南,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必要性<br /> (1)政策需求: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9年下发了《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将中医药纳入了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体系当中,明确提出: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按照有关预案规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力合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中发挥中医药作用,按照中西结合、整合资源、统一领导、密切配合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br /> (2)技术需求:新突发传染病因其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早期识别困难,缺乏特异和有效的防治手段,从而导致重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防控措施困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极大挑战。在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br /> 历代中医学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极具特色和优势的理论和方药,在病情控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主要收治单位的各级传染病医院,中医力量比较薄弱,学科发展亟待加强,急需一个相关学术平台整合提高。<br /> (3)发展需求:在传承历代医家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中医理论和技术,开展科学评价,形成国际公认的标准化诊疗指南,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br /> 2. 规模预测:理事会人员200-250人。<br /> (1)著名专家:30-50人<br /> (2)临床人员:100-150人<br /> (3)检验及基础研究人员:20-30人<br /> (4)海外人员:30-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