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转移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田富林 联系电话: 13511055006 电子邮箱:tangpinlin@ruc.edu.cn
国际技术转移专业委员会
名称:世界中联中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专业委员会 Specialty 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of WFCMS 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别称,本专业委员会宗旨是在世界中联总会领导下,将组织、指导、促进中医中药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作为核心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与市场经济的对接,另一方面组织各领域专家对技术成果持续再生、开放流动和有效转化的技术转移新机制进行不断研究,实现产学研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中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建设成海内外有影响力、权威性的中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技术转移属于一个管理科学范畴,技术转移决定了技术进步的效率。因此,中医药技术(如中药配方工艺、中医诊疗技术、医疗器械等)作为生产要素对中医药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医药技术转移是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自身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并与相关领域具有关联密切,相辅相成。 与其他专业委员会区别: 本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将为各学科、专业的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信息共享提供组织平台,也为中医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项目也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因此,与其他专业委员会的职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以促进这些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促进专业领域的中医药技术实现产业化。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区别: 本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将会促进这些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和转让,通过技术转移活跃市场,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交易、业态转换提供平台支持。
中医药技术转移属于一个综合性较强、跨学科及学科交叉的领域,涵盖内容广泛。本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将面向海内外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和投资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人员队伍主要由科研院所、高校、医院负责科研的管理人员、中医领域专家、知识产权专家、中医药及诊疗设备厂家代表、投资基金公司代表等组成,针对中医药国际技术转移的专门机构还尚属首次。 代表人物: 王洪利 男,50岁,正高工,现任北京智立医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擅长专利成果转化、医疗器械产品开发与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LINK项目研究中心从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2000年创办公司,主持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台结肠透析机(IMS-100A结肠途径治疗机)并实现产业化。主持的结肠透析产品还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2002年中央科技三项费,2007年北京市海淀区科委基本项目计划,2010年中关村创新基金和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多项支持,拥有各项发明专利34项并负责起草多项产品技术标准。2001年与美国胃肠动力学会委员,美国宾州医学院K.KOCH教授合作开发了BRS2000胃动力诊断系统,并曾获得国家火炬计划支持。2008年曾参研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传染病项目(2008ZX10005-007)、现2015年卫计委公益项目“优化尿毒症患者管理模式”(2015SQ00150)。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2011年中国质量评价学会产品优秀创新奖。长期从事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工作,并成功实现项目产业化,现任中关村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常务理事。 田富林 男 45岁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现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医保管理分会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医院科研管理及协会管理工作,擅长科研成果鉴定、推介转化及学术研讨,深刻理解医院的科研管理机制,熟悉国家医保管理政策及法规,组建团队,沟通能力较强,并与卫计委各司局具有良好的工作关系,能协调卫计委相关部门参与项目,还具有较好的医药企业资源。曾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及组织编写学会年鉴多部。 学术活动: 举办学术专题会、国际会展,构建国际交流平台,以促进中药、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技术交易和产品贸易;承接国际国内医药科研项目的管理,为有关组织、机构提供中医药项目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医院、特色专科等为平台开展中医药技术的专项课题研究,促进形成的技术成果进行国际、国内合作转移。 学科发展方向: 未来中医药国际技术转移领域发展方兴未艾,通过技术转移对促进中医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分析未来学科发展方向,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核心环节及各环节所需的共性服务,如何提供规范化服务与支持; 二是互联网思维下,围绕中医药技术转移需求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整合、分析与深加工等,为患者健康而创造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本专业委员会未来也将把支撑科技创新和促进中医药产业技术升级作为今后学科的发展方向,坚持聚焦产业与创新驱动相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移的国际品牌。 具体包括利用世界中联的科研、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并通过加强与其它转移中心的合作, 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以降低技术转化成本。这个平台还具有全链条、全球化的特征,即全链条是指包含技术转让、专利许可贸易、技术作价入股、定制开发、技术集成、企业并购在内的技术转移各链条,且包含专利检索、评价估值、项目推介、专利竞价、融资服务等与知识产权交易各业态。
中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在中医药领域发展中属于一个新兴的行业。 尽管目前海内外有关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机构较多,如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所等,但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中医知识和技术人才,实际的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很低,与当前国家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中医药成果的产业化及满足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要求,亟待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委员会对我国的中医药国际技术转移进行战略规划、布局与资源整合的研究,并探索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流程,转移技术的安全风险评价。 本分支机构设立主要来自两大需求,一是拥有技术转移成果的科研单位、二是对中医药技术转移有需求的企业或产业化单位。随着我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技术转移项目数量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这种预测主要一方面基于专业中医诊所、高水准的中医院建设不断加速,另一方面医改不断释放能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第三,中医国际化与国外技术与中医技术融合趋势,这些都会使得中医药技术转移项目活跃而未来充满生机。 我们预测前期本专业委员会首次设立会员将在100人左右,其中来自科研单位(包括研究院、高校、医院等)30%,企业(包括药厂、医疗器械厂)30%,知识产权10%,投资基金20%,其他10%;国际与国内比例为30:70,国际来源主要为研发机构、药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预计本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年后会员数增加到400-500人规模,涵盖了整个中医药各专业领域,并具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