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系人: 刘炽京 联系电话: 61398879738 电子邮箱:tengjing1972@163.com
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
分支机构名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专业致力于开展脉象传承教育,继承、整理与挖掘中医脉象精髓,充分发挥中医诊断、治疗的优势,使国内名家学派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得以保留和发扬;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专业致力于传播脉诊最新技能、新技术、新经验,提供最前沿的脉象研究信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证明、阐释传统中医经验;脉象研究专业委会致力于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强力构架脉象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国际桥梁,将传统医学推向世界。
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的脉象研究内容包含脉象信息的采集方法,脉象特征的识别,脉象特征的中、西医疾病指向及形成机制的研究等诸多方面。脉诊是中医临床操作技能中的特色。为祖国医学不可或缺的传统诊法之一,虽居四诊之末,却能以其窥患者之气血、阴阳、心理等独树一帜。其不同于中医其他四诊,通过指下感觉,直接作用于病人机体,判断机体身心状态。
(一)人员队伍构成 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脉诊研究水平遥居世界领先地位,汇萃了国内外顶尖的脉诊高手,有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及高级职称者,拥有《金氏脉学》、《中华脉神》、《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黄家医圈》、《中医脉诊之谜》等专著十余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余项,从既往传统脉诊到至今已经形成十余家脉法,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 (二)代表人物 1.刘炽京 198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籍华人。在澳洲行医二十余年,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主席团执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澳大利亚北京墨尔本中医药中心董事长兼主诊医师,澳洲京申经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2.齐向华 创立全方位、开放式现代“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形成系统辨治体系与诊疗新模式,明确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准确指导病因、病机辨识,指导系统医疗和精准医疗。“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及系统的形成,为中医脉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沟通构建了桥梁,为实现脉诊技术的可视化、客观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引领了中医脉学发展的新方向。 3.黄传贵 为黄家医圈第八代传人,以《黄氏圈论》为临床指导,以祖传医学融合传统医学、现代医学,深入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对肿瘤的防治作用,现已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生产、销售、网络、服务的一体化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科研效益,推动了民族民间医药事业发展。 4.寿小云 通过20余年来对中医脉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的新的脉学理论——中华心理脉学,成为国内外脉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创新性的脉学诊法。 5.许跃远 独创"现代脉象医学"--许氏象脉法,首次提出寸口脉的神经学与血液供应分属内容,提出摸“脉人”的诊脉思想。发现中医经络、穴位实体,创立乾坤挪移针灸体系,临床上将脉中气与脉中形兼取、做到病症统观并且达到一定高度,特别是"改脉治病"有独特的认识。 6.韦刃 韦刃先生1937年生人,1961年从师学医,将其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创立了S(读振荡)中医,为S中医创始人;当代中医业界独树一帜,其独特的方法和疗效印证了S中医以人体整体序化为治疗目的理论科学性;著有《S中医发蒙》、《中医 脉诊之谜》及论文三十余篇,并多次获奖。 7.金伟 长期从事医学工作,结合临床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脉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以脉诊为手段,以数学为量化工具,建立发展了独特的"金氏脉学"理论,对疾病能够基本做到定性、定位、定量诊断,是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又不同于现代西医的一门新的无损伤诊断理论。总结归纳出198种病理脉形,累计诊治患者近20万人次,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均在85%以上,基本实现了脉和病的统一。 8.许明堂 意象医学创始人,研究并创建了意象医学之象脉学;以其科学的理论、独到的手法、简便的方式和显著的疗效及无痛苦、无损伤、无副作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做出巨大贡献。 9.陈云鹤 道医太素脉法的传人,在传承道医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太素 脉法相对应的治病理论——“道医通中论”,从对内丹术的修 炼、传承中体悟到人身的奇经十一脉、以及三魂七魄的具体定 位,并对道教医学进行全面解读。 10.李树森 李树森教授继承先祖传授的脉法口诀,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整理,以脉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研究脉象的生成原理,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和用药规律,自创了一套很实用的中医三部九侯脉法体系--“长桑君脉法”体系。 11.俞云 切脉针灸创始人。潜心研究50多年,在继承发扬传统医学和结合现代临床的基础上,通过切脉了解患者脏腑和经络的病变,根据人迎脉、寸口脉、太溪脉、趺阳脉的脉象变化来指导、调整用针,在临床中治疗各种难治性疾病疗效卓著见长。为此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12.曲伟 师从峨眉医学十二代衣钵传人周潜川先生 之弟子廖厚泽老师,曾长期随廖厚泽老师出诊于北京长峰医院 中医门诊部;后又跟随周潜川先生另一弟子王高银老师,对峨眉医学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主要继承并创立峨眉医学的分经候脉法--峨眉临济医学脉法。现主要从事峨眉医学的分经候脉法等诊法的整理和传承工作。 13.里昂·汉默 根据沈老脉学经验并结合其自己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沈-汉墨脉诊系统”;2001 年出版了Chinese Pulse Diagnosis: A Contemporary Approach(《中医脉诊的现代应用》), 其汉译精华本《当代中医脉诊精华手册》 已于2015.3在中国台湾出版发行。 14.傅嵩青 精研难经脉法,擅长双手把脉,凭脉用针,以针调脉,创立傅氏难经脉针、创鍉针引气、无痛调脉之法,效验不凡。 15.常纪庆 自幼承习祖传医术,传承并丰富了满医药学,创建了满医摸骨脉诊,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善用古方治今病;“金三针”是他的绝技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16.王胜家 俞跗医术当代主要传承人,曾参加北师大 国际中医函授学习,师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二临床钱真良院长、 江苏省中医院邵铭熙主任。临床应用中逐渐悟出俞跗医术精华内涵,遂立志恢复俞跗医术失传部分,现得以整理、完善了俞跗医术内容并创立出俞跗脉法,已成功申报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 (三)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学术活动有: 1.2018年5月19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八届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2.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脉诊培训班。 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积极参加公益义诊活动,18年已连续举办多场义诊活动。 4.2018年9年3日,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级扁鹊班《系统辨证脉学》中医特色诊断课程作为必修课,正式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课。 脉学研究领域涉及:微观(全息)脉学、脉象心理学、传统脉学规范化、s-振荡医学等。 (四)专业发展方向涉及:山东省中医院脑病二科系统辨证脉学特色诊疗科、脉诊与脐针调脉、构建新的脉学体系、特色脉诊虚拟教学系统、网络脉学知识交流平台与线下培训紧密结合。
目前的中医脉学的研究和发展以中国为最高水平,国外的中医从业者由于受到西医医师执业资格的限制,不准使用现代医学的各项理化诊断技术,只能依靠西医来获取这方面的资料,协助自己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更需要纯中医的诊断技术,对于中医四诊的依赖就尤其重要。 基于以上因素,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学专业委员会,荟萃各国脉学研究人才,继承、整理与发掘中医脉学精髓,建立高水平脉学研究平台,促进脉学成果的推广,能够提高诊脉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国内外专家、从业者提供交流和深入学习的机会。为推动各国脉象研究的发展和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做出应有贡献。